今年,一條條寬敞平坦的大路逐漸出現在市民眼前,這些都歸功于我市道路交通的改變和發展。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扎實推進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狠抓運輸行業監管,切實提高交通運輸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9月13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來崇督察工作時,對我市波形護欄建設、舊危橋改造等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2017年,市交通局共有25個項目納入本級重點項目庫中,其中續建項目7個,新開工項目18個。目前,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崇州段工程已全面開工;山區道路地質災害整治工程推進順利;通村組、社區農村公路項目的82.1公里正在施工;成溫邛快速路大劃、江源、集賢安置點建設項目以及成蒲鐵路安置點項目已全面開工;光華大道(崇州至溫江段)改造工程有序推進;成蒲鐵路與成青快鐵延伸線并軌方案已確定,成蒲鐵路崇州站正緊張施工,預計2018年開通運行。
村組道路寬了 經濟“路子”有了
初秋的早上,廖家鎮龍福村19組的村民彭建德騎著摩托車準備到鎮上轉轉,4米寬的水泥路讓彭建德一點都感覺不到顛簸,“以前不要說騎摩托車,走路都惱火,路爛不說,還很窄。”彭建德無奈地說,以前只有2米寬的泥巴路早已被這條新修的4.9公里長的水泥路取代。路修起來了,村民的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廖家鎮龍福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種植苗木和農作物,可沒有組與組之間可通行的水泥路,阻礙了該村的經濟發展。該村第一書記王亮介紹,以前路爛且很窄,要賣苗木的時候汽車無法駛入,只能停在大路邊,全靠人力運輸,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以前收谷子的時候收割機師傅知道是要到我們村19組就不來了,機械弄進去太麻煩了,就只能靠人工。”王亮說。
今年3月,該村對19組的鄉村道路進行修建。經過4個月的施工,這條通往19組的組道終于完工,村民都很開心。“路修好了一棵苗木都可以多掙10元錢,運輸車隨便進出。”家里種有苗木的彭建德開心地說。市交通局為全面實施交通扶貧攻堅戰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道路運輸服務能力,根據相關鄉鎮前期所報2016-2017年扶貧路建設計劃,以及綜合調查核實的情況,并邀請成都市交委公路處現場進行逐一核對確認,制定了2016-2017年的扶貧路規劃,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此次建設任務涵蓋我市11個鄉鎮16個村(社區)。2016年成都市交委下達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為131.8公里,其中扶貧道路目標為29.3公里;2017年成都市交委下達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為82.1公里,其中扶貧道路目標為22.7公里。該項目的整體實施優化了我市統籌城鄉村組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水平,并結合鄉村旅游帶動“北部水鄉”片區各鄉鎮的經濟發展,提升了扶貧村對外交通狀況,有效適應農村經濟和產業發展需要。
安裝7萬米波形護欄 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廖家鎮高慶村一條臨河的公路路段,全部新安裝了波形護欄。當地村民紛紛對安裝該護欄點贊。“以前這里沒有安裝護欄,車禍時有發生,甚至有車掉進河里去。”當地群眾張群英說。今年5月,市交通局在該臨河路段安裝了400米左右的波形護欄,保障了途經此處的市民的出行安全。
市交通局為消除公路行車安全隱患,確保公路通行安全,今年初,聯合公安、安監、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對我市公路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重點路段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本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保證質量、注重安全”的原則,制定了崇州市縣、鄉、村道的護欄安裝計劃。3月初開始對全市范圍內的34條縣鄉道以及擬通公交車的22條村道的公路路側臨崖、臨水路段、急彎陡坡路段增設路側護欄共計74266米,并分設圓頭式端頭3250個,附著式輪廓標3461個,投入資金約1350萬元,現已全面完工,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
市交通局養路段副段長袁亞冰介紹,波形護欄是一種以波紋狀鋼護欄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撐的連續結構,主要是為了防止失控車輛沖出道路,一般為鍍鋅鋼板加工而成,根據公路等級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規格。今年新安裝波形護欄74公里,消除了臨崖、臨水路段的安全隱患。
同時,市交通局還對我市轄區內的危橋進行了整治。我市部分橋梁受歷年洪水和河床變遷影響,多處橋梁基礎沖刷嚴重、橋梁受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我市按照相關要求,根據普查結果編制了我市2015-2018年112座舊危橋整治計劃,按“輕重緩急”原則分批實施,逐步消除橋梁安全隱患。目前,2015-2016年已完成拆除重建舊危橋34座;2017-2018年將啟動實施78座舊危橋改造,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分批次進行建設。
新增25輛“大白馬” 注入綠色生態力量
一輛輛白色的野馬牌純電動公交車行駛在大街上,運行平穩無噪音,乘客在車廂里感受著大空間和舒適。這就是我市今年8月新增的新能源公交車。該公交車的出現提升了城市形象。
為進一步推動成都市“西控”戰略在崇州落地,積極落實科學治堵精神和節能環保的要求,改善市民乘車環境,保障我市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成了今年市交通局的一項重要工作。8月底,該局新增了19輛8米和6輛10米的新能源公交車。目前,我市城市公交已有37輛新能源公交車,并根據崇州市公交發展規劃和實際需求情況,開通接駁地鐵4號線溫江萬盛站點的公交線路,市域內新增5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城區4條公交線路,并開通4條公交延時服務線路,極大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綠色公交”已成為崇州人出行新方式,也為崇州加快建設“產業新城、品質崇州”注入了綠色生態的力量。
接下來,該局還將啟動全域公交一體化改造,力爭三年基本建成“城鄉公交全域化、運輸網絡一體化、運輸服務優質化”的公共交通網絡,公共交通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增強,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形成三級(城市、城鄉、城際)公交網絡體系,實現層級完善、全域覆蓋、城鄉統籌、高效便捷的全域公交一體化總目標。